大龙网新闻中心

安徽日报采访报道大龙网东至金耳项目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这是我们种的金耳,绿色健康,口感特别好!”日前,在东至县尧渡镇建东村东至河水山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商销售部,该公司销售总监陶朝文对记者说。在他身后,由客服和打包人员组成的发货小组,忙着打印订单、装箱、打包,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640.jpg

“我们对接全国各地数千零售店、社区店,建立‘线上社群+线下门店’一体化的新零售渠道,让新鲜的金耳和加工品金耳羹走向全国各地。”陶朝文介绍,目前新鲜的金耳市场价为每斤22元左右。

在该公司金耳种植基地的出菇房内,记者看到,一层层白色菌棒整齐地排列于种植架上,菌棒上一朵朵黄灿灿的金耳菌高度整齐划一,长势喜人。

“已建成4个菇房,总面积有280平方米,每个出菇房每批次可放菌棒2500至2800个。从外地采购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等原材料,在本地进行加工制棒,每个菇房每批次产出1000到1300公斤鲜货。”基地负责人徐晓冬介绍,金耳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待技术成熟后就可大规模推广种植。

金耳,形如其名,浑身金灿灿,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肉嘟嘟的很可爱。“金耳被称为菌中‘黄金’,其胶质细嫩,营养丰富,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滋补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徐晓冬告诉记者。

“你看,这是我们的全智能生产车间,运用5G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为金耳生长提供优良稳定的环境。”徐晓冬一边查看控制器屏幕,一边向记者介绍,种植金耳的关键之处是湿度、温度、通风要把握好;现在,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对温度、湿度、通风进行智能化管控,使用电脑、手机就可操作。“数字化管控,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消除了因人工经验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减少水肥浪费。” 

传统菌菇生产是要避开夏季的,因为夏季高温不适合出菇。但这个基地的工厂化、智能化生产,能保证出菇的时间和品质,且一年四季都可产菇。“去年10月20日基地开始试运行,今年基地金耳总产预计在9万斤左右。”徐晓冬说。

金耳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在基地务工的尧渡镇河西村村民陈志源告诉记者,他每月工资3000多元,离家又近,方便照顾家庭。目前,在此就业的村民有6人,金耳采摘期还有一些村民来短期务工。

记者了解到,由国内数字贸易产业服务龙头企业大龙网集团等投资创办的东至河水山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探索用数字贸易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在尧渡镇管山村,河水山科技公司将新建一座占地35亩、年生产规模达800万棒的金耳产业园区,打造国内一流的金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东至是农业大县,我想为家乡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该公司负责人冯剑峰表示,瞄准有市场前景的农特产业,深耕下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尤其要推动“土特产”在本地加工升级,并逐步上规模上档次。只有这样,才能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东至县是安徽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县,2020年“东至黑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菌业提升”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名优品牌;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从鲜品到加工产品的投入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制定奖补政策,对金耳产业初加工、收储冷藏和电商给予奖补。同时,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生产配套物资供应。

据东至县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目前该县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有115个,种植总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量突破10万吨,总产值约10亿元。(安徽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刘美花)

原文标题:东至: “一朵菌”绽放致富新希望

原文链接:

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108/886612.html?isShare=true


跨境电商B2B商机平台
Cross-Border E-commerce Opportunity-Seeking B2B Platform
综合服务投诉中心